|
|
項目名稱:紅麴 |
|
背景說明 1.紅麴菌(Monascus spp.),傳統上被應用為釀酒原料、食品著色劑、肉品防腐劑及中藥材。除利用其產生之天然紅麴色素外,?有如monacolin K、GABA(γ-aminobutyric acid)等其他具生理活性之二次代謝產物。利用低黏性米粒(或其他基質)洗淨、瀝乾、蒸飯、接種、約30℃保溫、翻堆、補水、烘乾後可得紅麴成品。紅麴 中monacolin K等二次代謝產物之含量隨菌株之不同會有差異。 2.monacolin K為紅麴菌之二次代謝產物之ㄧ,分子式為C24H36O5,分子量為404.55。已知HMG-CoA reductase為人體內膽固醇生合成之速率限制酵素,由於monacolin K的結構具有HMG –CoA reductase抑制之功能性,因而造成與其競爭並進一步抑制酵素作用,使膽固醇合成受抑制作用。 3.Citrinin(橘黴素),分子式為C13H14O5,分子量為250.25,對部份食品腐敗菌具有抑制作用。其為一種肝腎毒素,對動物及人體都有 毒害作用,常在紅麴菌發酵培養過程中伴隨polyketide代謝產物,如色素的生成而產生。如何確認紅麴產品中的citrinin含量,或於製程中降低 或完全不含citrinin,已被視為利用紅麴產品的重要依據。 4.目前衛生署健康食品訂定有「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紅麴菌應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表列可供食品原料使用之菌種,並備有菌種鑑定報告。 申請規格標準健康食品之產品規格成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 每日攝取量所含之monacolin K至少應達四.八毫克,但不得超過十五毫克。 二、 所含之citrinin含量濃度應低於百萬分之二(2 ppm)。 經濟規模 |
|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工業技術推廣與輔導計畫」-「2010年國內保健食品產值暨產業概況分析」成果,紅麴產品 (粉末、膠囊、錠劑、口服液)產值推估為新台幣8億元,佔當年度國內保健食品總產值1.4%。 依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06年出版的「紅麴及其衍生產品之市場調查與分析」指出,我國紅麴原料來源主要進口國以中國為主,約佔進口比例的99.2%。 非傳統食品型態的紅麴產品多以膠囊為主;其次依序為錠劑、粉末、液狀及顆粒狀。主要訴求對象以41-60歲的中老年族群居多。在銷售通路方面,目前紅麴保 健食品主要銷售通路以有專業諮詢人員的西藥房、藥局為主,其次以傳銷/直銷及藥妝店為主;傳統機能性食品型態主要銷售通路則分別為量販店、超級市場及傳統 市場。紅麴保健食品市場上所面臨的問題包括同質性的產品過多,不易取得獨特性,其次是國內市場規模有限,再來則是行銷通路開拓不易。此外,缺乏有經驗之研 發人員及技術開發不易,業者應與學研單位合作。由於並非所有的紅麴菌株都可產生有益人體健康的二次代謝產物,而菌株發酵的過程與技術也和提升高經濟價值二 次代謝產物產量息息相關,以上都是紅麴保健食品未來發展的重要關鍵所在。 分析評估 |
|
優勢 (Strengths) 1.華人世界或衍生至亞洲國家紅麴使用歷史悠久,範圍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日常/保健食用與藥材應用,相關產品之開發易為消費者接受並可應用於日常飲食中。 2.我國對於紅麴相關學術研究在品質與數量上成績優異,範圍涵蓋生理效用、成分分析、生產方法以及安全性探討,完整性相當足夠。 3.人口老化趨勢已是世界各先進國家面問題,紅麴除對於如高血脂、高血壓等文明病有改善效果外,對於老化相關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亦有改善效用,而這方面也是我國學術界強項之ㄧ。 弱勢 (Weaknesses) 1.新菌株需通過各國對其安全性認定,相關產品中是否會因橘黴素(citrinin)產生而帶來對人體的肝腎毒性,以及與降血脂藥物或某些食物並用時所產生的人體傷害(如橫紋肌溶解症)常被關注,這種負面觀感所造成之刻版印象不利產品行銷與市場拓展,特別是歐美國家。 2.多數產品仍為利用紅麴固態發酵原料的膠囊膳食補充品為主,在製程與配方等技術門檻上難以掌握優勢。若欲在一般型態食品中結合紅麴 保健功效,則要考量所需功效成分含量對於產品風味,以及產品中其他成分如油脂、澱粉等對訴求功效的限制與負面影響。 3.國內申請之國際專利不多,除不易保障智慧財產權外,在開拓國外市場特別是中國、日本及韓國等亞洲國家時更需注意迴避當地相關專利並面臨市場晚入的問題。 機會 (Opportunities) 1.善用國內產學研研發成果加以掌握關鍵技術,例如降低紅麴發酵過程橘黴素的產生,可同時檢測monacolin K及橘黴素含量的分析技術,開發具特定生理效用之紅麴菌株,建立可產生特定二次代謝產物(如色素)之固、液態發酵技術。 2. 結合國外機構如學校或業者,針對專利申請、學術合作或臨床研究的方式印證其保健功效與食用安全性,進而有效率發揮國際行銷與推廣的效果,達到開拓外銷市場的目標。 3.開發膳食補充品以外的產品型態,或是以紅麴作為原料應用於畜產或食品加工以衍生各型態保健食品,例如低膽固醇雞肉、雞蛋、飲料、酒品及調理食品等等來提升產品競爭力。 4.藉由特定紅麴菌株的使用來深化對於老年疾病預防的研究與產品開發,確實掌握未來消費市場潛在需求與龐大商機。 威脅 (Threats) 1.在美國因其與降血脂用藥功效類似而被認定為藥品,背後更牽涉到某些藥廠利益衝突的問題。 2.部分進口的劣質紅麴(米)原料的低價競爭,衍生出攙偽、食用安全及市場價格失序等問題,進而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3.菌株、品牌遭冒用或侵權使用,或是在相同功效訴求下的眾多保健食品消費者在選擇上不易聚焦。
|
|
本文章,轉載自保健食品產業服務網。 |
- Oct 08 Tue 2013 21:17
保健食品素材項目-紅麴之現況展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